速效救心丸有4个“不解之谜”,它真正适用于5类病情,千万别乱用
二是川芎为气雄之药,用量宜轻不宜重,否则易耗营气散血,只有在血瘀证才稍微多加一点,川芎常与当归、香附、丹参、桃仁、天麻、柴胡配伍。冰片之药力仅次于麝香,开关醒神通窍,不可久用,它的配伍也很少与川芎搭配,为什么却能作为救心之用,而且速效?
这两个小谜团组合到一起,就反映出第一个不解之谜:几十年前,中医是如何想到把川芎和冰片组合在一起的?要多大脑洞才能突破?而且组成了速效破瘀散血的配伍?
2、从药效看,速效救心丸为何起效那么快?
无论现代药物还是传统中药,在现代药理研究的“显微镜”下,很多神秘面纱都掀开了,但速效救心丸起效快的原因,没有统一的认识,这是第二个谜。
从药效快慢看,最快是动脉加压注射,其次是静脉注射,后面依次是:肺部吸入、腹腔注射、舌下含服、肌注、皮注、直肠给药、口服药物、皮肤用药。
目前的解释是,速效救心丸是舌下含服的给药方式,舌头下面有大量静脉血管,直接渗透入血,不经过胃肠道吸收和肝脏代谢、合成、消化,所以救治速度就快了一截,但总体上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。
3、从地位看,速效救心丸为何属于国家保密处方,它是救急药还是治疗药?
很多人即使用过速效救心丸,也不知道它的特殊身份——该丸是国家级保密处方,属于“机密级”,受到长期保护,而且只能独家生产。国家保护的是生产工艺和配方组成。
由于是保密处方且起效速度不慢,有的人寻思:是不是加入了“硝酸甘油”,只是没有标注出来?实际上,现代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、薄层色谱法测定,速效救心丸并未含任何西药成分。
速效救心丸早已列入心血管防治指南和共识,如《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》、《糖尿病心肌病病症综合诊疗指南》等,那么它应该是治病的。但临床上,却把它作为“急救药”使用,它到底是救急药还是治疗药?
4、从包装看,速效救心丸为什么要设计成“葫芦形”的外包装?
作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的重要药物,速效救心丸的地位可见一斑,但它的包装和进口药比起来,又土又玄幻。
“土”是瓶子外观土黄色,药丸也是土黄和棕黄色;“玄幻”是瓶子外观像葫芦,很容易联想起传统文化“仙丹”的概念。
这种设计有一定风险,因为患者突发心脏病后,往往手脚不听使唤,麻木动弹不得,无法也无力拧开瓶盖。万一身边没有人帮忙怎么办?要知道心脏病发作,救治必须争分夺秒。
所以,这4个谜从药效、组方、用途、包装来看,都有前后矛盾,或者不合常理、容易误解的地方。因为不解,所以猜测或联想,就出现了不少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。
比如,用现代化学药物理论,就无法解释“速效”的机理,有的人把速效救心丸当成“万能药”,用于神经痛、卒中、哮喘、皮肤病等病症,可能存在一定风险,不值得提倡。
临床上,速效救心丸除了“救心”,别的被承认的功效,是治疗咽炎,药物叫“清咽滴丸”。
2021年,国家药监局发布第12号公告,对速效救心丸说明书进行修订,新增了警示语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、注意事项等信息,引起关注,速效救心丸作为处方药,它真正适用人群是5种:
1、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,遗传是冠心病、心梗、心绞痛、心包炎等疾病发作的重要原因,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一直是高风险人群,手头备好速效救心丸,可以多一份保障。
2、确诊冠心病或心绞痛的患者,速效救心丸不仅是救急用药,确诊病例还可以长期使用,可有效化解风险,提高生活质量。
3、确诊“三高”的人群,也就是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患者,随着病程进展,心脏和血管负担越来越重,用速效救心丸可降低疾病突发风险。
4、中老年群体,身体技能衰退不可避免,血管老化逐渐引起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,如果出现不适,可用来救急。
5、有不良生活习惯和压力沉重的中青年人,主要是熬夜多、情绪压力大,长期透支身体,心脏不堪重负,慢慢出现胸闷心悸等问题,这些人可用速效救心丸应急。
关键问题是,正常的健康人,能不能吃速效救心丸?不提倡也不可取,速效救心丸是救急药物,有一定预防作用,必须是出现明确心脏疾病指征时才能用,川芎、冰片两味药材,有明确适应症,没有问题不可乱吃。速效救心丸的目的,是先稳住局面,为后续的急救抢救争取时间,这个逻辑关系一定要弄清楚。
总之,速效救心丸是大量病例临床用过、筛选出来的方剂,国内患者是很务实的,凡是疗效不好的药物,无论中药还是西药,早就被淘汰了。速效救心丸问世数十年还在一线使用,它的救急效果是获得认可的,但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